您的位置:主页 > 市场信息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富士康与河南,谁更离不开谁?-香港期货开户

2024年上半年,曾经耐久稳坐中原外贸*省的河南,出口增速为-19.1%,排天下倒数第三,其中富士康的产能颠簸,详细说是手机出口同比大幅下滑49.1%是主要缘故原由。

而在要害时刻,富士康又“回来”了。7月,富士康与河南签署战略互助协议,宣布投资10亿在郑州建设新总部和七大中央,河南向导更是直言:

“希望富士康坚定投资河南的信心”。

iPhone来了

2010年,广东最先“腾笼换鸟”,即:推动劳动麋集型产业向内陆区域转移,改而生长高新附加值产业。

深圳市政府就在昔时的两会上亮相,深圳面临“土地、能源、环境、人口”四个难以为继的问题,推动新一轮产业升级迫在眉睫。

而那时越演越烈的用工荒加上用工成本上升等因素,也在敦促着劳动麋集型企业对产能结构作出新的思索。

三到六月,延续发生的员工跳楼事宜,让富士康成为焦点。往后不久,富士康与深圳杀青共识,留下研发中央和两个高手艺含量的事业群,其他产业迁往内陆。

新闻一出,河南、河北、天津、山东等内地省份纷纷加入了富士康内迁的争取战。

对内陆都会而言,引进富士康不只能解决就业、缔造税收、拉动外贸,而且有望动员内陆科技产业的生长,甚至是可以改变内陆产业经济运气的重大时机。

据那时富士康深圳园区的保安透露,谁人时期各省市向导简直要踏破富士康的门槛。若是没人引荐,就算你是市级向导,也进不了富士康投资设计处的大门,许多地方都是一把手带队来招商,然则连谈判的时机也没有获得。

河南引进富士康的实验始于2007年,那时郑州市政府组建了“富士康科技团体郑州投资项目协调推进向导小组”,市长亲自担任小组长,多位副市级干部担任副组长,小组成员都是各相关部门的认真人,然则希望甚微,用省商务厅一位向导的话说就是:

“那时富士康对郑州没什么兴趣”。

几年下来,虽然认真招商的向导小组名单换了,但河南对富士康的起劲一直没变,当富士康自己最先感应产能结构的压力之后,2010年3月,转机来了。

富士康派出先遣组到郑州考察了一周,虽然绝口不提是否投资,但问了许多涉及IT产业和人力资源的事。

一位介入接待的官员回忆:

“那时刻富士康知道他们要做什么,我们不知道。”

这次考察之后,河南的反映很快,对接层级立刻上调,由书记和省长直接认真。历经四轮谈判后,河南在土地和税收上,给出了让富士康心动的优惠政策,包罗:设计了10平方公里的超大生产用地;投产前5年免企业税和增值税,接下来的5年税收减半;申开国家级综合保税区等。

6月20日,郭台铭终于亲赴郑州,在省长的陪同下旅行了郑州新区CBD,双方在当天的晚宴上确认了互助的意向。

随后,河南分管招商的副省长率领几十人的代表团,赶赴深圳敲定最后的细节,郑州出口加工区管委会副主任说,“那段时间,我们就住在龙华,富士康的事情就是*的事情。”

6月30日,郑州市政府与富士康草签协议,双方约定,将在电子信息产业、光电产业、销售网络建设等领域睁开互助。

富士康投资河南的*单刚落锤,为了遇上投产时间表,郑州出口加工区管委会从向导到员工100多人,睡了一个月的办公室沙发,2000名工人分三班倒昼夜赶工,完成了一共7栋合计6.25万平方米尺度厂房的刷新及电力装备安装等基建事情。

施工时,一时买不到富士康厂房需要的特殊规格电缆和空气压缩机,市政府的人就到市内正在施工的地铁工程去“借”,“只能先让其他工地等着,否则怎么办,这是‘省长工程’。”

从一纸协议到*个零件落地,郑州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富士康对“郑州速率”感应惊喜,苹果时任首席运营官杰夫·威廉姆斯也伸了大拇指,“郑州异常专注。”

而富士康也给河南带来了惊喜:它将在这里生产的是全球最有价值的科技产物,是众多河南官员和老国民口中真正能让中原区域生长起来的器械,这器械的名字叫:

iPhone。

郑州“苹果城”

2010年10月,在河南省的加紧申请下,国务院批准郑州设立新郑综合保税区,这也是中部六省*家综合保税区。

综合保税区是海关特殊羁系区域类型内里开放条理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效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特殊开放区域,相当于“境内关外”,可*水平简化企业收支口流程。

新郑综合保税区险些可以说是为富士康而设立的,富士康郑州总部以及生产基地就落户在这里,其占地相当于四个富士康深圳龙华园区的面积,由于生产iPhone,这里也被称为“苹果城”。

2011年11月,在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的封关仪式上,郭台铭感伤道:

“去年,我*次来是6月份,这里照样枣园和沙地。现在已经建成了130多万平方米的厂房,河南的速率、河南的效率令人赞叹,河南人,*!”。

政策、厂房、职员备齐后,富士康以iPhone为生产重心,启动了“金匠中原”设计,以河南郑州、洛阳和山西晋城三座都会为据点,形成中原金三角制造基地:

郑州认真iPhone产物的整机组装制造,洛阳设置玻璃面板生产基地,晋城则为焦点零组件等的生产基地,太原生产iPhone后壳等物料。

富士康的到来,给河南带来许多的改变。

每到用工旺季,从乡、县、市再到省,河南各级政府部门都有为富士康招工的义务指标,各地人社局的事情职员就是富士康的招聘联系人。

迪奥、蔻驰都看上的餐饮生意

街上四处都是“富士康招工报名咨询点”,诸多河南务工者不用再远走珠三角打工,而是走进了郑州富士康现代化流水线,快速让其成为了全球*智能手机制造基地。

2014年10月,苹果CEO库克来到新郑保税区,在郭台铭的陪同下进入iPhone 6的组装车间,这是他第二次来郑州,目的是督战iPhone 6的生产。

那时,郑州有94条iPhone 6和iPhone 5s的生产线,天天的产能到达50万部。

库克穿上白色事情服和鞋套,在事情台前体验了一回装箱工,还在一名女工旁边坐下,聊了足足5分钟。

ipone6是库克接任苹果CEO后推出的*大屏手机,2.24亿部的全球销量让他一战封神,也把河南的外贸收支口规模拉到了历史最高。

这个历程颇为戏剧性。

2014年的前8个月,河南外贸月度收支口还倘佯在300亿元以下,随着iPhone6的销售,其9-12月的月度收支口已延续打破500亿,最后以整年3994.4亿元的收支口总值创下历史新高。

那张库克和富士康女工笑容满面的照片,也传遍天下,刷新了郑州的形象。

2010年到2016年,郑州富士康的手机产量实现了每年约3000万部的增进速率,累计生产了跨越4.6亿部iPhone。

2015年,全球每七部手机,就有一部产自郑州。

整个“十三五”时代,郑州富士康累计动员200余家相关产业链企业入驻“苹果城”所在航空港区,完成投资3000亿元。

入驻郑州以来,富士康郑州科技园产值实现了“十二连增”,年均动员300亿美元的出口额,累计收支口额约占河南省收支口总额的60%、郑州市的80%。

郑州因此成了全球*的“苹果城”。

携手转型

近年来,苹果加大了在印度以及东南亚的产能结构,作为其主要代工服务商,富士康在中国大陆的产能调整成为最受关注的话题。

两种看法也最先盛行:一种看法以为,河南更离不开富士康,富士康打个“喷嚏”,河南经济就会“伤风”;另一种看规则以为,富士康更离不开河南,印度产iPhone的良品率很低,没有在郑州的几十万产业工人, iPhone的供应无法保证。

毋庸讳言,苹果供应链的涣散和产能转移确实会对郑州富士康发生影响,进而影响河南的电子信息产业,袭击外贸产值,拖累河南经济生长;而苹果与富士康,也简直需要郑州富士康的产能支持,才可以确保其iPhone的继续乐成。

但客观地说,无论富士康,照样河南,抑或是更多互助者,都不至于谁脱离了谁就过不下去。

河南不只有富士康,2023年,富士康整年营收4763.4亿元,而河南全省的GDP是5.9万亿元,不存在所谓离不开富士康;作为天下500强排名27位的鸿海团体,其营业也不止在河南,即即是iPhone,全天下也不只有郑州才气做得出来。

以是,真正的生长头脑不应该是谁离不开谁,而是若何更幸亏一起,若何更好地相互需要,相互互助,通俗地说,就是更好地携手共进。

事实上,所谓的谁离不开谁背后,河南与富士康一直都在更起劲地双向奔赴。

一方面,即便苹果要实现将25%的iPhone产能转移到印度的目的,郑州富士康依然将是iPhone最主要的生产基地。

以被苹果寄予厚望的iPhone16为例,现在,该产物正在备货周期,而郑州富士康也进入到生产旺季,其工人时薪从21元涨到26元,在制造车间做满三个月另有跨越8千元的奖金,据财新报道,仅7月份有5万名新员工进厂。

另一方面,河南与富士康还在互助更多。

以iPhone 为导入,“苹果城”所在的郑州航空港区抢抓产业时机,探索出了以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为突破口的电子信息产业转型的生长蹊径。

这条蹊径下,郑州航空港区正从劳动麋集型向手艺麋集型升级,从单一的手机制造拓展到后端模组、半导体、集成电路等关联产业,河南正在构建“芯屏网端器”的全产业生态圈。

鸿海团体现任董事长刘扬伟示意,“数位转型是鸿海从已往‘劳力麋集’转型为‘脑力麋集’的主要阶段。”现在,其转型也正对应到在郑州,在河南的投资生长中。

2023年以来,富士康在河南动作不停,新事业总部在郑州揭牌,而且确立了河南富士康新能源汽车产业生长公司等多家新公司。

刘扬伟更是三次接见河南,答应在河南再造一个“新富士康”,他在富士康新事业总部揭牌仪式上说:

“将连续深耕河南,加速实行包罗电动车、半导体等偏向在内的转型生长战略。”

据不完全统计,建厂至今,富士康累计培育熟练产业工人350余万人,它不只有用缓解了劳动力大省河南的就业难问题,也辅助许多农民工酿成了产业工人,这也是它给郑州,给河南留下的,转移不走的伟大财富。

郑州与富士康或许只是一个缩影,在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全球供应链和市场变局的历程中,无论中国,照样投资中国的企业,都市晤临新的转变,甚至分合,但无论怎样:

主要的都不是谁离不开谁,而是若何更幸亏一起,携手应变,续创未来。

参考资料

[1]《河南是若何抢到富士康的》南方周末

[2]《富士康与河南省签署互助协议,将投建新事业总部大楼》证券时报

[3]《富士康深耕河南14年,大省与大企的“双向奔赴”》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