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市场信息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争议不停的大麦网,每月狂赚1个亿-商品期货
都说人红是非多,但像“大麦网”这样风浪不停的,也是属实少见。
作为周杰伦、五月天、林俊杰等大量头部演唱会的总票务署理方,尤其是在演出市场井喷式苏醒的当下,大麦网可谓站在“食物链顶端”,尽享天时人地相宜。
就在最近,阿里影业宣布2024财年业绩,一同披露的另有被其收购的演唱会票务平台大麦网的谋划数据。数据显示,停止到2024年一季度末,阿里影业营收为50.36亿元,同比增进44%,其中大麦孝顺了近30%,财年内大麦网净利润约11.6亿,换算下来平均每个月的盈利近1个亿。
▲图/阿里影业财报
然而,高业绩背后,大麦网近年来时常身处旋涡中央。今年3月,广东的娟女士发帖求助,自己花980元购置了某歌手演唱会门票,因父亲突然去世到不了现场,申请退款时却难题重重。
娟女士称,多次相同下,大麦提出让她提交父亲已经去世的殒命证实,但又忏悔“有这些证实资料也不能退”。
5月,“黑猫投诉平台”宣布了一位网友求助。王先生投诉称,他的妹妹原本买了6月1日周杰伦长沙演唱会的门票,不幸的是,妹妹因意外去世。
王先生示意,见周杰伦是妹妹一直以来的愿望,自己希望能替妹妹完成这个心愿,于是向大麦网申请换绑观演人,只管王先生按要求出示了殒命证实、销户证实,仍被大麦网拒绝。
不只云云,大麦网还因“一票难求”,被质疑在二级市场加价买票,人为制造供需失衡和高溢价。另外,大麦网还频频因泛起“柱子票”“栏杆票”“台阶票”等座位问题引发争议,也曾因退票政策不统一,被中国消费者协会、江苏省消保委等点名。
一面是节节攀升的营收,一面是一落千丈的口碑,负面缠身的大麦网,似乎有两幅面貌。
01 风口之上乘胜而起,月入过亿业绩爆表
走“黑红”蹊径的大麦网,最初实在拿了手王炸的牌。
大麦网的营业雏形缘于一次快递营业。1999年,那时主营北京同城快递的“小红马快递”首创人曹杰意外发现,某位客户的配送量突然间暴增,而其配送的产物全是热门话剧《恋爱的犀牛》的门票。
曹杰迅速捕捉到了商机——销售演出门票。演出前只需和演出公司谈好提成,拿到票之后直接对外售卖就行,卖不出去的部门还可以退还给演出公司,既不需要占用大量资金,也没有压货风险。
说干就干,曹杰很快联系到了几家演出公司,大麦网的前身“中国票务在线”就此确立。后因带有“中国”字样的品牌不能申请品牌珍爱,于是在2010年正式更名为大麦网。
21世纪初正逢数字音乐最先腾飞,全新的演出娱乐市场正在被重构。实体唱片销量式微后,线下演出便成为了歌手和唱片公司的主要收入泉源,站在风口上的大麦网,又一次捉住了时机。
曹杰率先研发脱手机二维码手艺,观众购置乐成后,可以依附手机信息直接入场,一举填补了“在线销售门票”的空缺。
一气呵成,大麦网又紧锣密鼓地自主研发出MAITIX票务系统、快速分发系统等相关手艺。在险些没有对手的情形下,由于买票利便,渠道正规,大麦网顺遂跻身为票务市场*。
官方数据显示,2013年,大麦网销售额已到达13.5亿元,市占率达60%以上;2017年,大麦网被阿里影业以12亿全资收购,成为阿里大文娱营业板块之一;到2018年,易观剖析数据显示,大麦网App月活比市场排名第二至第五玩家的总和还要多。
与大麦网的好势头相对应的,是海内演唱会市场的火爆事态。2023年海内演出规模达903.46亿,预计到2026年将会突破千亿大关,前(钱)景广漠。
寡头效应下,越来越多的演出方群集在大麦上,一些稀缺的演出资源的*票务互助也顺理成章地落入到了大麦手中。
随着营业的不停延伸,大麦网将自己定位为现代娱乐产业服务提供商,谋划局限包罗演唱会、话剧、体育赛事等。只管大麦网看起来变得更壮大,但它的焦点问题在于——不生产演出,只做演出方的“搬运工”。
简朴来说就是,大麦网本质上是演出平台的销售渠道商,更多饰演着服务的角色,并未掌握现实的“票权”。演出票的价钱照样由掌握票务所有权与演员、园地等资源的主理方决议,有若干票交给大麦网来卖,也取决于主理方的想法。
这也为大麦网与消费者之间的矛盾发作,埋下了导火索。
02 一票难求黄牛加价,大麦网被骂上热搜
2023年7月,周杰伦演唱会“2张连坐票黄牛叫价15万”的话题冲上热搜,大麦网被推至风口浪尖。
原由在于,7月18日周杰伦演唱会天津站开票,据大麦网平台显示,本场天津演唱会大麦单平台放票近13万张,共分四轮开票,四轮都在30秒内售罄。
然而,诡异的是,抢票竣事后,二手平台上很快流出了这场演唱会的高价门票,差异位置一应俱全。到最后,两张购置价钱为2000元的连座演唱会门票,被标价到了15万元,前三排的售价则高至近20万元。
都市打工人,攻占了夜市
争议还未散去,7月24日,“TFBOYS十年之约演唱会”线下门票同样在大麦网开售后秒速售空。粉丝们还没回过神来,却在二手平台上看到了大量门票流出,原本售价500-2000元之间不等的门票,前5排单张价钱被炒到50万,第1排门票更是高达200万元,足以在二三线都会买套房。
所有门票正常开售,效果是至少99%的人抢不到,难度和中彩票的概率差不多,但在二级市场上却可以看到大量溢价票。最主要的是,这种情形在大麦网是司空见惯,无论是NBA赛事,照样各种明星演唱会,一切都是“一票难求”,想要旁观,只能割肉接受“高价”。
诸多“巧合”上演无数次之后,忍无可忍的消费者们质疑起了大麦网的运营机制,以为大麦网基本没有票,甚至以为黄牛才是大麦网的“二级署理商”。
为了取消粉丝的疑虑,大麦网曾多次向外表达袭击黄牛的力度。好比逐步收紧平台购票政策,先将随便选座购票变为实名制购票,随后又再度升级为“强实名制”,大麦还曾借助阿里风控引擎平台,阻挡机刷请求。
但这些行动并不能让消费者买账。有网友示意,大麦网并不是出票的*渠道,根据行业规则,事情票和赠票会占所有票数的20%,同时会预留20%的防涨票,云云一来,留给票务平台公然发售的票数仅剩下60%。
由于大麦的纸质票并不限制相互生意,这些非公然销售的事情票、赠票、赞助票也会默认流到黄牛手里,虽然大麦网不应背所有的锅,但也不无辜。
更让消费者不满的是,针对上架秒空的情形,大麦网推出了候补下单功效,却要收取6%的手续费,“割韭菜”加价的嫌疑蓦然上升。
对于大麦网而言,也有“难言之隐”。作为“搬运工”,过多的袭击手段会影响主理方的上座率,大麦网的焦点营业是为主理发提供演唱会方面的安保、验票及其他服务,在实名认证上照样要听主理发的意见,权衡之下,消费者就成了被动的谁人。
只管大麦网被骂的厉害,但并不影响其赚得盆满钵满,横竖下一次消费者照样会来抢。让消费者更心累的是,大麦网不仅买不到票,退票换票更是难于上青天。
03 退票换票成拉锯战,大麦网列黑榜*
“霸王条款”、“强制消费”、“冷血死板”,成了近年来根植在大麦身上的标签。
2024年4月30日,家住河北保定的刘先生花655元在大麦网购置了一张五月天5月21日北京演唱会门票,购票后刘先生不慎意外摔伤,导致骨裂无法旁观演唱会,于是向大麦网提出退款,在根据要求提交医院开具的诊断证实后,大麦网仍然拒绝退款。
▲网友供图
而此时刘先生的订单出票状态还在预售中,主理发还未出票,并不影响票品时效性。心寒的刘先生选择将事情宣布到社交平台,网友们纷纷晒出自己的“血泪履历”,大麦的口碑跌至谷底。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5月21日,贵阳的王先生称,自己的妹妹原本买了6月1日周杰伦长沙演唱会的门票,但妹妹因故去世,王先生希望能替妹妹完成这个心愿,于是向票务平台申请换绑观影人,没想到陷入了一场拉锯战。
频频的谈判让王先生身心俱疲,即便自己按要求出示了殒命证实、销户证实后,大麦方却照样强硬地要求妹妹本人前往(简直荒唐)。事情曝光后,大麦被骂上热搜,人人有多能与王先生共情,就会有何等反感大麦的“刻板僵硬、冷漠无情”。
迫于舆论压力,大麦在深夜宣布致歉声明,并协助解决免费退票。然而,就是这一“得之不易”的解决方案,照样无法让王先生替妹妹完成心愿,而完成这个心愿,本不应云云难题。
凭证大麦APP显示,大麦的退票服务主要为“条件退”和“不支持退”,看似留有改作的空间,但事实并非云云。在APP里,退票/换票规则主要泛起在商品页的地址栏下方、支付页的小字“服务”一栏中,需要点开才气看到详细规则,另有一些流动会在商品页的“详情”部门放上退改规则。
不外,这些提醒并不醒目,甚至堪称“隐藏”,许多消费者在买票时并没有注意到这些小字,也未收到过弹窗提醒。而一旦购票后,不管什么缘故原由,大麦都市用“特殊商品”为由拒绝。
现在,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4万条针对大麦的投诉量:从付款到申请退票仅两分钟,却要收取50%的收取费;因家庭变故或身体缘故原由申请退款,出示相关证实后仍被拒绝;统一演唱会在差异都会的退票规则纷歧样……位列娱乐票务领域的黑榜*名。
▲图/黑猫投诉平台
就算幸运地没有遇到退换票的问题,在大麦上买票也像“开盲盒”。“柱子票”、“铁窗票”等奇葩座位票习以为常,好好的演唱会酿成了糟心体验,可谓是花钱买罪受。
在这种情形下,想要维权的消费者,照样弱势的一方。虽然可以起诉大麦网,但大麦网只是凭证与主理方的互助或委托关系举行收票,差异平台差异地方还需要到对应的法院起诉,折腾到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一个行业的正向生长,一定是确立在良性循环上。若是是以牺牲消费者的利益为价值,此时再如日中天,未来也保禁绝会走上下坡路。
这个原理,不知道大麦网是真不明了,照样揣着明了装糊涂。
上一篇:隔邻老杨:再熬两天-香港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