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市场信息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58传终止杨幂10年代言合约,“神奇网站”不再神

三言财经新闻,克日有网友爆料58同城终止了与杨幂长达十年的代言合约。值得注意的是,几位爆料者在社交平台都认证为58同城员工。

在其中一条爆料下,网友发起了猛烈的讨论。从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几种看法。

有人以为换代言人十分正常,没什么好说的,“换一个年轻的不好吗”?

然则更多人则分别从杨幂和58同城两个角度去剖析这次“分手”。

他们示意杨幂的调性和58同城不符,对58铺天盖地的杨幂广告感应“一言难尽”。

另一方则强调是58已经不复昔时荣光,请不起杨幂了。

在三言财经看来,不管网友若何争论,代言人的选择原本就是双向的,是个相互选择的历程。而竣事这段“关系”则确实可能是单向的。

此外,对于上述爆料,58同城方面示意不予置评。

事实上,谈起58同城我们第一时间就会想起那句熟悉的广告语“一个神奇的网站”,以及不停换装的杨幂。

58有过绚烂时刻,但一直以来也不缺少争议。在互联网盈利逐渐消失的靠山下,这些年58同城一直在实验转型,但转型阵痛依旧。

但对于58来说,今年私有化后是否能成为迈入新时代的起点,还需要时间验证。

重金砸出的洗脑广告

58同城成立于2005年12月,至今已有15年。那时58同城是模拟美国最火的的分类广告网站Craigslist打造的。

在互联网普及的时期,58提供了多样化的服务,受到了用户的迎接。厥后58同城不停细分,占有房产、招聘、汽车、二手物品买卖等刚需赛道。

2013年58在纽交所完成上市,成为海内赴美上市的分类信息第一股,上市首日股价大涨41.88%。

那是58最绚烂的几年。就在2011年,如日中天的58签下杨幂,开启了铺天盖地的广告大战。

帮人人回忆下,昔时杨幂出演的宫廷穿越大剧《宫锁心玉》火到一塌糊涂,而杨幂的广告最先麋集泛起在公交和地铁等户外。

在那时黄金档电视剧后的广告里,杨幂蹦蹦跳跳一遍遍高喊着"58同城,一个神奇的网站"。

这个广告洗脑功力不一般,和那句“今年过节不收礼”可谓有的一拼。

厥后,58创始人姚劲波揭秘了为何会请杨幂拍广告,另有那句洗脑的广告语的真实泉源。

而故事还和赶集网有关,老互联网人应该领会昔时58收购赶集前,二者曾是竞争死对头。

昔时赶集网请了姚晨,拍了一条广告“赶集网,啥都有”。姚劲波也想拍一条类似的广告,也喊一喊58。

姚劲波说“我们就说这个不行,我们也得找一个人来喊”。正好那时由于杨幂主演的《宫》大火,姚劲波的女儿也喜欢杨幂,最终定了下来。

“赶集网喊了一遍,它把谁人嘴巴P得稀奇大。我那时就想:你喊一遍,我的方式很简单,我喊两遍(58同城)。”姚劲波说。

在与赶集网缠斗的那几年,双方都投入巨资展开了广告大战。“每年烧一二十亿的广告费,这已经跨越了我们所有的收入,估量赶集网也差不多”,姚劲波提及那时的烧钱大战时说。

直到今日,杨幂为58做了近10年的代言。虽然中心58也请过其他代言人,好比沈腾、张一山,然则他们是作为58某个子营业的代言人,只有杨幂才算是“正牌官方代言”。

而我们能够第一印象想起的也是那句杨幂不停重复的广告语。

固然,对杨幂和这句广告语,不同人也有截然相反的看法。拥趸者选择爱屋及乌,拍砖者也大有人在。这就想让笔者拿脑白金那句洗脑广告做个类比,可能从广告的艺术性来说很低,但却很有用。

在笔者看来,58和杨幂若是分手也能明白,杨幂不再是10年前的杨幂,58也是云云。

固然除了广告语受到争议,平台上难以根除的虚伪信息才是58的心头疾。

一直以来争议不停,58正追求转型

在收购竞争对手赶集网后,58成为海内最大的分类信息平台。

在互联网盈利期,分类信息平台借助大量的流量,展现出比较大的发展潜力。

就58来说,平台上招聘、房产、二手、内陆服务等门类繁多、一应俱全。昔时打开58同城的网页看,你甚至有种穿越的感受,整个屏幕都是种种文字。对选择困难症的人简直就是种折磨。

固然这里不是吐槽界面,而是隐藏在其背后的种种问题。

由于种类繁多,加之信息公布门槛低以及审核不严的问题,58同城一直面临争议。

2017年,新华社“中国网事”揭晓《“我被58同城坑了”——农民工老张奇遇记》,指出58同城“杀熟”骗回扣、骗子横行、羁系不力。

而2018年,58更是由于公布虚伪房源信息,被有关部门约谈不下十次。

2019年12月,三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点名指斥58公司旗下产物58同城、安居客等网上房源公布平台违规公布保障性住房衡宇出租信息,公布虚伪商品衡宇销售信息。

在聚投诉和黑猫投诉等平台上,关于58同城“诱骗用户”、“虚伪信息”、“强制收费”、电话骚扰“等情形的投诉帖已数千条。

另据法制晚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搜索2008年至2017年的相关一审讯断书,58同城涉及的诈骗案件为98起。

此外,汹涌新闻报道称,仅2018年上半年就有近60起关于58同城和赶集网虚伪招聘诈骗的案例。248名被告人通过公布虚伪招聘信息诈骗,跨越5500名被害人受骗,诈骗金额近亿元,甚至有人落入卖淫窝点、诈骗团体。诈骗金额最高的一份判例中,受害者2000余人,上当中介费共计6270万元。

此外,58还曾陷入数据泄露事宜。2017年,有报道指出只需花700元购置一款爬虫软件,就可以肆意采集58同城上的简历数据。

关于倒卖58同城简历玄色产业链的报道也相继泛起,“超4000条每条1元”,求职者的简历被明码标价。

甚至有58内部员工也介入倒卖简历的非法活动中。2019年,前58同城员工孙某被指控侵略公民个人信息罪在徐汇区法院受审,该员工非法获取简历数目达64万条之多,并通过销售、赠予等方式非法赢利2万余元,法院讯断其4年半有期徒刑。

对于58来说,单纯的流量模式已经不再顺应时代,精细化运营才是王道。

流量至上的负面效果恰恰就是虚伪信息泛滥,58转型就要摒弃这一看法。

事实上,在今年5月8日的“58神奇日”活动上,58同城宣布将全面落实“全力以服”的新战略。姚劲波还示意58已从“流量型”平台升级为“服务型”平台。

然则转型又谈何容易,在58着迷流量的这些年头,一大批垂直平台已经崛起。

私有化的58到底能走到多远,还要交给时间来回覆。